在沈慕庭遠上嶺西之際,蘇知嫻同時也收到了一份來歷不明的禮物。
這份禮物是碧青出府時,被人攔下特意交到她手中的。
來者言明東西乃是蘇五小姐的一位故交好友托其轉送的,碧青無法辨別他話中真偽,只好先將東西帶了回來交由主子處理。
當蘇知嫻看到畫中的自己手提一塊板磚,威風凜凜的樣子時,忍不住笑出聲來。
雖然畫中并未署名作者,送禮之人也刻意隱瞞了身份,但蘇知嫻覺得十有八九就是那沈二公子差人送來的。除了他,還有誰會有這份閑心拿當初的板磚一事調侃于她。
這個沈慕庭倒是挺有意思的,看似玩世不恭沒個正形,實則行事皆有度,他特意拿這幅畫送給自己,莫非是在暗示他已經看透自己外表乖順,內里是個很剛的妹子?
還是他看上自己了,這是想要追求她?
不是蘇知嫻自戀,而是她頂著這張臉真的很容易吸引小年輕們的喜愛。
不論對方出于什么目的,這幅畫倒也頗合蘇知嫻的心意,她也就毫無壓力地笑納了。
反而是碧青看到畫像之后,被氣得俏臉鐵青,認為送畫之人是故意埋汰自家主子的,暗地里將不知名的始作俑者罵了個狗血淋頭。
此事不過是則小插曲,暫且不提。
這幾日蘇知嫻的心情一直不錯,流言已經迅速地平息了下去,蘇家恢復了往日的安寧,歸閑居上下內外也迎來了大刀闊斧的改變。
那日謝師宴之后,蘇知嫻第一時間就處理了輕煙的事情。
她也沒把人怎么樣,反而成全了對方想要跟著大少爺的心思,連人帶賣身契一起送到了蘇懷仕的“云上閣”。
當時蘇知嫻是讓碧青親自去是處理這事的,聽說蘇懷仕見著人之后,是羞愧難當,直言他這個兄長做了糊涂事,對不起她這個妹妹,云云……
蘇知嫻只當笑話一般,聽過就算了,不過一個無關緊要的二等丫鬟罷了,對方既然無心留在歸閑居,那就讓她投奔她所向往的前程去好了。
只是輕煙真的能得償所愿嗎?蘇知嫻覺得未必。
果然輕煙剛去“云上閣”伺候不過五六日,就被大夫人林氏趁著蘇懷仕不在的時候,尋了個偷盜府中錢財的由頭,狠狠打了一頓板子,將人遠遠地發賣了。
蘇懷仕眼下可是正值中舉入仕的關鍵時刻,同時又是在議親期間,林氏怎能容許兒子留下一個染指堂妹身邊人的不良污點,耽誤他的大好前程和親事。
所以林氏是必然容不下輕煙的,這一點在蘇知嫻將人送走之前就已經想到了。
只是沒想到林氏雷霆手段,這么快就將人收拾了。
身為一個下人有野心,想往上爬并不是一件壞事,關鍵是要懂得審時度勢,像輕煙這樣看不清自己的位置,想不明白府中局勢的人,落得這個下場并不冤。
有了輕煙的前車之鑒,歸閑居的下人們更是戰戰兢兢,全都夾起尾巴做人,一個個老實地不得了。
他們也看明白了,五小姐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心軟好說話的主子了,現在的她行事與三小姐越來越像,讓人再也不敢小瞧了。
對于蘇知嫻的變化,最感到欣慰的莫過于其父蘇承與胞姐蘇知雅了,關氏反倒覺得有些不開心,認為小女兒沒有從前那般與自己貼心了。
蘇知嫻對這個母親的感情本就平平,哪有功夫去照顧她的心情喜樂,處理完歸閑居的一眾事務之后,她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開飯館的事。
雖然只是個小項目,卻也是她在異世的初次創業,蘇知嫻還是十分重視的。
不僅偷溜出府與麥冬私下見了一面詳聊計劃,更是花費了好幾天時間寫出了一份簡易的商業策劃書,看得麥冬直呼虎父無犬女,大贊五小姐果然有蘇二老爺的經商天賦。
其實蘇知嫻哪有什么做生意的天賦,不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鑒引用罷了,尤其是外賣送食的概念,在這個時代絕對屬于開創先河之舉。
想必等她的“味尋私房菜館”開起來之后,單是憑借著外賣這股東風也能搶占第一波的市場紅利。
麥冬已經被蘇知嫻成功忽悠加入她的創業團隊,日后飯館對外的掌柜兼老板就是他了,如今他正到處忙著做“市場調研”,尋找合適的鋪面和伙計,忙得腳不沾地。
蘇知嫻開給他的待遇極為優渥,不僅每月給他二十兩的月銀,等年底的時候,還會再分他鋪子純利潤的一成紅利。
蘇知嫻還笑稱,待過個一年半載,等麥冬攢夠了買房子娶媳婦的本錢,她就做主將碧青嫁給他。聽了這話的麥冬更是如打了雞血般,干活更賣力了。
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,蘇知嫻對新生活充滿了干勁,在把鋪子的事情全權交由麥冬打理,自己做了甩手掌柜之后,她就開始跟在蘇知雅身邊學管家了。
蘇知雅十一歲開始就在蘇承的手把手教導下,負責打理二房的庶務。如今三四年過去,蘇知雅已經代替關氏成為二房內宅的真正掌家人,將財政大權與一眾庶務管理地井井有條,比之大房林氏這個一府主母也不遑多讓。
因此蘇知雅在外頗有賢惠得體的賢名,在一眾貴婦圈中頗受青睞,此次前來蘇家參宴的好幾個女賓,都不同程度地相中了蘇知雅,想為家中子侄聘回去做正頭娘子的。
故而近日,二房的蘇承夫婦就在忙著相看大女兒的親事。
因為暗中前來透露出結親之意的有三四戶人家,蘇承更是不敢懈怠,每一戶人家都要親自過問去打探了消息之后,再行對比,務必要為大女兒挑選一個穩妥可靠的婆家。
這日,蘇知嫻與蘇知雅兩姐妹正在落棠院陪關氏說話,福鶴堂的一位婆子興高采烈地走了進來稟報:
云州的三姑奶奶一家上京探親來了,老太太讓她們幾個女眷一同去大門口迎接。
關于三姑奶奶一家要來京的消息前些日子府中上下就已經傳遍了,估摸著就在這一兩天能到,這會兒既然老太太發了話,二房母女三人便停下話頭,整理了一番儀容前去。
蘇知嫻心里暗中嘀咕,不過是女兒回家探親罷了,又不是什么大人物登門,老太太至于這么興師動眾地,讓全府上下一起給三姑母做臉面嗎?
蘇老太太還真的至于。
三姑奶奶蘇昭玥是老太太的老來幺女,又是蘇鼎這一輩家中唯一的女兒,老太太自小把她當眼珠子一樣疼。
蘇昭玥嫁人的時候,蘇家還并未起勢,故而她嫁的乃是蘇鼎的一位舉人同窗,在那個時候她已經是屬于高嫁了。
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,蘇鼎已經成為了五品京官,這位三姑老爺梁文翰才混了一個正八品的縣丞小吏。
蘇老太太便覺得女兒沒能趕上家中光景好的時候,不能嫁得更體面,受了大委屈,所以對這個已經出嫁的女兒是百依百順,幾乎有求必應。
其實蘇昭玥一家的日子過得委實不差,大宅子住著,良田鋪面買著,丫鬟仆婢們伺候著,梁家在當地也算是除了縣令之外最體面有頭臉的人家了。
可若是蘇昭玥非要拿自個的日子跟兩個兄長比的話,那自然是永遠都覺得不夠好的。
蘇知嫻很不喜歡這位性格潑辣霸道、近乎蠻橫不講理的三姑母,在云州時就成天登門挑撥生事,每來一次就從老太太那里拿走不少好處。
若是老太太拿自己的私房貼補已出嫁的女兒,那也無話可說,關鍵是她拿的都是公中的銀子。次數多了,不僅惹得林氏頗有怨言,就連蘇鼎和蘇承兩兄弟也對這個胞妹淡了情分。
說真的,再深的感情也經不起像蘇昭玥這樣只一味索取,卻從來不付出的消磨。偏偏她還自覺有理,認為自己在姑娘和出嫁時沒能沾到家里的光,如今家里發達了,就該補償給她當初欠下的。
蘇知嫻覺得,此次三姑母一家進京,肯定沒什么好事。
不情不愿地將人迎進了府門,當晚一向吝嗇的老太太讓廚房給準備了一大桌的山珍海味,吃得蘇昭玥母子三人是滿嘴流油,蘇知嫻坐在下首看得滿心嫌棄。
此次蘇昭玥是帶著一雙兒女來京的,三姑老爺的衙門里政務繁忙走不開,故而只托了一封書信過來,向蘇家人問好。
至于這母子三人進京所為何事,蘇昭玥在飯席上說的是來給高中的外甥道喜的,順便來建安城游玩一番,也帶梁棟和梁熙兩兄妹出來見見世面。
管他們一家子來干什么,蘇知嫻覺得只要不招惹到她和二房頭上,這母子三人想怎么作都行,反正一切有老太太呢。
只是,席上那位梁表哥的神情實在是太過猥瑣和yin漾了,那種粘膩、色欲、不懷好意的目光,時不時地在她和蘇知雅的臉上掃來掃去,看得蘇知嫻直反胃,惡心欲嘔。
盡管深知這個梁棟就是個吃喝嫖賭樣樣皆通的渣人,但對方用這種眼神打量親表妹,也實在是超出了蘇知嫻的忍耐范圍。
好好的一頓飯,登時就讓她失了胃口,因此早早地就和蘇知雅兩姐妹借口身體抱恙,提前離了席。
再和那個渣人多待一秒鐘,蘇知嫻都覺得自己會忍不住吐出來的。
蘇老太太沉浸在與女兒和外孫們相見的喜悅中,對于兩姐妹中場離席的行為盡管表示不滿,但也沒太過在意。
在她眼里,兩個孫女還比不上女兒的一根手指頭。
知女莫若母,旁人相信蘇昭玥是帶著兒女上京游玩的,但老太太深知女兒的秉性是無事不登三寶殿,正好散席之后沒有多余的人在,也方便她們母女二人說些體己話。
第十四章 糟心親戚上門
作者:不倒先生? 更新時間:2019-04-08 10:51:31? 字數:3279字
不倒先生(作者)說:
愛吐槽歡脫樂觀堅強女主VS外表風流實則專一隱忍腹黑男主
投訴
捧場37850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