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和尚定定的看著馬車,車簾被掀開了,原來的那個遞荷包的女子先下來,然后又有只白嫩的手從車里伸了出來。
她雖然受了傷,倒也不是完全不能動彈,修養了幾日雖傷還沒好,但也能輕微的動一動了。
她今日穿了一件素凈的青衣,十分簡單,不過看起來倒是大方得體。
葉若涵抬頭朝寺門看了一眼,正對住那個小和尚的眼神。
她淺淺笑了一下就低了頭,倒是讓小和尚有些臉紅。
他本就是光頭,紅了耳根一眼就看清了。
她下車后站了一會兒玉芝把四輪椅推了過來,她又重新坐下。
放眼望去,滿眼的綠色,空氣也清新十分,她吸了一口新鮮空氣,果然是個清凈的好地方。
猛然間感到身上一重,原是小楓披了件外袍在她身上。
“小姐,山里更深露重,你多穿點,小師父的耳朵都被凍紅了。”小楓有些抱怨道。
小和尚一聽臉就更紅了,他哪是凍紅的啊。在心里邊默念了兩邊清心咒他才睜開眼。
這一睜眼葉若涵就在看他,他一愣,又有些不自在。
“小師父不必為難,我如今受了傷,在馬車里坐久了些,身子不太自在,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。是否是為難小師父了?”葉若涵的聲音軟軟綿綿的, 如泉水、涓涓細流、讓人聽后就像在炎炎夏日里,有一股甘冽的感覺。
“施主,小僧法號永歸。”
葉若涵點了點頭:“永歸小師父”
永歸點了點頭:“不為難,只是那位貴客不知何時才會來,女施主當真要等?”
她輕嘆了一聲:“小師父有所不知,小女子夜晚經常噩夢纏身,突有一日,小女子夢到了清安寺這處地方,次日一大早我醒來問遍府里所有人,他們都說我并未來過這處,府里的人也未來過。”
她瞧永歸聽的用心,又繼續道:“我這便托人四處打聽,得知真有清安寺這一處地方,這才不顧身上傷痛就趕來了。”
永歸瞧了瞧葉若涵腿上蓋著一塊厚重的毯子,心里一陣惋惜:“施主不必難過,小僧待會便進寺院內與主持師父說道說道,想來……那位貴客應該容得下施主這般一心向佛的女子。”
她一臉感激道:“如此當真是謝過小師父了。”
小和尚上前幾步,將荷包遞于前:“這個就不必了,出家人向來以慈悲為懷。”
葉若涵一愣,隨后笑吟吟道:“我自心向佛,燈油錢也是不可少的。小師父不必介懷,倘若那位貴客不同意我住在寺內,這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了,只愿我能安睡幾晚。”
永歸這才含糊的應了聲,就往寺廟內去了。
葉若涵看著清安寺三個大字,舒心一笑。
……
五皇子府內
書房有一男子立于窗前,一身藍色錦袍,容貌俊美,溫潤如玉,臉上掛著溫潤的笑,因為皮膚白的原因他的五官看起來格外的分明。
此時他手中正拿著一封信,草草的看完,隨手將信紙遞到燭臺前。
而后嘴角彎起一個好看的弧度。
一個幕僚道:“殿下,如今太后娘娘出宮咱們是否該采取下一步行動了?”
唐凌笑了笑:“不急,對于此事我早有安排,你等且放心吧。”
過了一會兒他又問道:“太子那里最近可有什么行動?”
幕僚道:“聽探子回報說,太子最近與三殿下走的極近。”
“哦?三哥和太子自小便要好,這有何奇怪?”唐凌轉了轉手上的玉扳指。
幕僚頓了一下,低聲笑道:“三殿下與太子要好是不假,可他們最近頻頻與朝中大臣走動的勤快,屬下擔心……”
唐凌轉身立于棋盤旁坐下:“來陪我下盤棋?”
幕僚稱是,二人坐下,唐凌屑了一顆白子:“鹿死誰手,還未可知。”
……
清安寺山下,一輛看似普通的馬車正在緩緩的向山上前進。馬車后跟了一隊人馬,個個都是練家子。
馬車內坐著一個雍容華貴的婦人,明明已經快過半百,保養確極好,頭發白了幾根但被她藏的極為隱蔽,蔥指上戴一只金鑲玉的戒指上面鑲嵌著一顆顆鴿血紅寶石。
車內裝修的極其華麗,整個以白虎皮鋪設,內設有小幾,有棋盤,還有幾牒零嘴。
“還得多久到啊,哀家覺得腰酸背痛了。”婦人捏了捏自己的腰。
蘇姑姑給婦人倒了杯茶:“太后娘娘,這馬上就要到了。您再堅持堅持。”
車廂內坐著的正是大宣最尊貴的女人,當今太后:孝慈太后。
孝慈接過她遞過來的茶水喝了一口:“這幾日都在車廂里,可把哀家悶壞了。”
她笑道:“太后娘娘,為何不去皇家寺院,要來這籍籍無名的小寺廟?”
太后往后靠了靠:“哀家做了個夢,夢里佛祖讓哀家來這里,說是要給哀家一個驚喜。”
蘇姑姑跟了太后幾十年,自然是知道太后信佛,見太后這般說也便不再勸慰。
“早在一月前老奴就差人打點好了,太后娘娘只管安心在清安寺住下就好。”
正在說話間已然到了清安寺門口。
“夫人,咱們到了。”車夫從車外傳來聲音。
孝慈太后嗯了一聲,沒過一會兒就從馬車上下來了。
第一次來這種山清水秀的地方,孝慈太后的心情極好。
正在四處打量著就看到了坐在寺外的葉若涵。
蘇姑姑看到太后的眼光就湊上前去,小聲道:“太后娘娘。”
“這里怎么會有人?”太后沉聲道。
“老奴也不知,待老奴上前問問便知。”她說著就朝那邊走去。
從馬車緩緩向寺院方向來的時候,葉若涵就看到了。
太后一下馬車她就立馬注意到了,玉芝此時不知道去哪了,葉若涵身邊只有小楓一個。
她拉了下小楓的衣角:“一會兒若那輛馬車上來人問話,你只管答就是了。”
小楓點了點頭:“可是那位貴客?”
葉若涵看向馬車點了點頭:“應當是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