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話本子不是一蹴而就的,從構思到動筆,再到完本,這中間需要耗費的心血一點都不少。
衛蓁既然準備動筆寫,那肯定是要提前做足工作的,比如說研究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更偏好的話本子類型,哪些話本子更受茶樓酒肆里說書人的偏愛……這些問題都要調研清楚。
在動筆前,還需要將這個時代的忌諱全都避開,在朝廷允許的套路中帶著鐐銬舞蹈,順帶著進行一些小規模的腦洞嘗試以提升話本子的閱讀趣味性。
得虧嚴釗是個讀書人,對很多事情都有所了解,不然衛蓁這話本子還真沒辦法一帆風順地寫出來。
陳婆子說衛蓁與嚴釗不會過日子,但實則小夫妻倆很會過日子,完全就是精打細算過的,比如說家里的錢還剩下多少,這些錢該怎么花才能維持到下一筆資金進賬,這些問題嚴釗與衛蓁都考慮好了,糧食自然不會不夠吃的,平淡如水的日子里過出了愜意的感覺。
嚴釗從書鋪里接的活兒全都是抄那些他不算特別熟悉的書,所以就等于是在溫習功課了,因為生怕寫錯的緣故,嚴釗抄寫得格外用心。
衛蓁現在不用洗一家人的衣服,也就不必天天都去河邊了,攢個四五天換洗一次,這還算是勤快的。
除了做飯之外,衛蓁白天得了空便寫寫話本子,再繡繡東西,日子過得清閑而自在。
陳婆子被嚴釗之前說的話傷了心,也難得地沒有再找衛蓁與嚴釗的不痛快,只是在聞到衛蓁煮飯時飄出來的肉香味,她還是忍不住嘀咕幾句。
日子一眨眼就過了一旬,嚴釗負責抄的書也已經抄完兩本了,他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校對了幾遍,又抽時間替衛蓁把寫好的話本子謄抄了一遍。
衛蓁寫的那個話本子并不長,也就八千多字,擱在后世充其量就是一本短篇小說,可是放在現在這個朝代,已經能寫很厚一本了。
衛蓁原先不準備讓嚴釗替她謄抄,可奈何她不習慣用毛筆,寫出來的字丑到不堪入目,歪歪扭扭,就好像蛇蟲爬行的軌跡一般,根本拿不出手,而且她雖然能將這些字認識個差不多了,但寫起來還是容易丟筆畫,麻煩嚴釗也是不得已而為之。
嚴釗對衛蓁寫的話本子還挺好奇的,他做好了心理準備,決定不管話本子寫的多差都要給衛蓁說好聽的哄著,結果提起筆來,還沒有來得及謄抄,他就被故事情節吸引進去了。
衛蓁見嚴釗提著筆不動,隔一會兒就翻一頁,內心有點忐忑。
等嚴釗從頭看到尾,衛蓁趕緊問,“相公,我寫的這話本子怎么樣?”
嚴釗認真地點評,“蓁娘你果然適合吃這一碗飯,故事寫的很好,唯一的不足就是遣詞造句上,幽默有余,卻多少顯得有些白,我幫你適當地改改,人物對話精煉一些,你看看可以不?”
衛蓁自然是說‘好’,而嚴釗也確實沒有讓她失望。
衛蓁寫出來的話本子偏白話,讓她文縐縐地寫故事,她也寫不出來,經過嚴釗這么一修改潤色之后,她自己都感覺逼格上升了許多。
最后,問題就落在了這話本子的署名上。
在這個朝代中,一般寫話本子的都是男子,女子頂多是學學詩賦詞歌,衛蓁不想出這個名,便仿照嚴釗的筆名給自己也擬了一個。
嚴釗的筆名叫‘容衛’,‘女為悅己者容’,他起這筆名,可謂是將對衛蓁的包容與寵愛寫進了名字。
而衛蓁給自己的筆名就叫‘摶嚴’,取自‘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’,她相信嚴釗遲早會一飛沖天。
這夫妻倆互捧起來也著實不要臉皮。
……
嚴釗背了一個書簍,將他抄好的書與衛蓁寫的話本子放在最下面,上面又放上衛蓁繡的那些香囊荷包,夫妻倆吃過早飯就鎖好門出去了。
陳婆子探頭探腦地跟了出來,盯著小夫妻倆攜手遠去的背影看了好一會兒,回頭就同嚴老爹說,“這倆敗家玩意兒又去縣城了,你說他們還有銀子敗嗎?”
嚴老爹睨了一眼老妻,“你真是咸吃蘿卜淡操心,人家小夫妻倆能把日子過好就好了,你管那么多干什么?”
“三郎不是給縣城的書鋪抄書呢?這些天過去,也應該抄完了,三郎媳婦上次還帶了繡布回來,一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,少說也繡了幾個香囊出來,夫妻倆這次進城是為了掙錢去!”
嚴老爹吐槽陳婆子的語氣里滿是嘲諷,“你說你沒那個操心的腦子,還費這個心思干什么?不嫌累么?有這個時間不如將明年春種的種子挑一挑、晾曬晾曬,我看近來這天氣不僅潮,還有些濕冷,得防著那些種子發霉?!?br />
陳婆子的臉色頓時垮了下來,她氣哼哼地翻了個白眼,出門就指揮二郎媳婦李翠花,“懶婆娘,最近天氣有些濕冷,記得把明年春種用的種子拿出來晾曬晾曬,如果這點事都辦不好,我就讓二郎休了你!”
剛扮好豬食的李翠花心里咯噔一下,“娘,地里頭的事兒不是大嫂在負責嗎?怎么這些活兒也交給我?”
“讓你干.你就干,你既然有時間摸紙牌,為什么沒時間干其他的?”陳婆子叉腰開訓。
李翠花臉色白了許多,因為發怒的緣故,她的眼皮都變成了三.角,手里的豬食盆被她重重地摔在地上,發出‘咚’地一聲悶響,直接凹進去一個碗口大小的坑。
李翠花把袖子擼起來,“我有時間摸紙牌,那是因為我把活兒都干完了!家里哪樁哪件活兒我給你落下沒干?你只看到我那天手氣背輸了二十文,怎么就沒看到我之前手氣一直都很順,靠摸紙牌攢了二兩銀子呢!我摸紙牌花你的錢了?”
李翠花怒氣沖上天靈蓋,說話哪還經過腦子,上下嘴皮一碰,就將自己藏了私房錢的事情給說禿嚕嘴。
沒等陳婆子反應過來,一直都窩在屋子里暗中觀察的張桂花就跑出來落井下石了,“好啊,二弟妹,原來你還攢著私房錢呢!咱家可不興這一套,爹娘在,還沒有分家,你怎么能做這種事情?”
得了張桂花的提醒,陳婆子的肺差點給氣炸了,偏偏張桂花還在一旁火上澆油,“娘,二弟妹既然存了攢私房錢的心思,那她嘴里說出來的話還能信?她說攢了二兩銀子,說不定她攢了二十兩呢!”